德甲直播,德甲赛程,德甲积分榜,拜仁vs多特直播,德甲比分预测/专为中文球迷打造的德甲资讯站,覆盖2025赛季直播入口、赛程安排、积分榜更新与竞彩比分预测,聚焦拜仁、多特、莱比锡、勒沃库森等焦点球队。
为了“将来”的利润,京东会不断扩大自己的营业范围,营业额数字会越来越大,但是利润却可能依然有限,那么京东就需要不断地开辟新的项目去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与品牌认知度,目的是方便更多的投资找到自己。京东商城们的未来会是这样的吗?
这是开春后京东商城一系列与钱有关的举措,这似乎表明,这家国内排名靠前的B2C网站,正在通过各种的方式,进一步谋求它的前途。然后,对于B2C而言,京东所做的一切,谋划的到底是前途,还是“钱途”?
京东商城在进入2010年以来,不断传出钱响。先是1月底传出成功实现几千万美元的第三轮融资,在3月10日,其创始人刘强东又向外界透露,京东将获5亿元政府贴息贷款。这也是自在2007年获得今日资本首轮1000万美元投资,并在2009年2月初获得来自今日资本、雄牛资本以及亚洲著名投资银行家梁伯韬先生的私人公司共计2100万美元的第二轮联合注资后,这家中国重要的B2C网站获得的两笔重要投资。
这两笔投资,对业内一直流传“京东商城存在赢利压力”的说法,是一个侧面的缓解。获得投资后的京东,开始了一系列“烧钱”的举措:首先是京东近日确定以不到400万元的价格,收购韩式服装饰品购物网站千寻网;接着是京东开始策划圈地兴建仓库;然后是赞助新赛季的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据悉,京东商城与中超的合作周期将不止一个赛季,每年的费用约100万美元。
对于烧钱,刘强东有一个很打眼的观点,“想做成一个成功的电子商务公司,至少需要10年时间,最少也要烧掉10亿元现金。” 从目前透露出的计划来看,京东所获得的这些钱,远远还不够它“烧”的。
从这3个举措,可以看出京东对未来的3个步骤:收购千寻,目的当然是扩张京东整个B2C平台的覆盖面,千寻网作为一家服装饰品网站,有可能增强京东在日常百货领域的影响力;而投资中超,则是为了通过足球这个世界第一运动,更多地获利曝光率与公众认知度;3个步骤中,唯一的实业,应该是圈地盖仓库了。
京东从去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圈地兴建仓库,自建物流。根据规划,京东商城将于今年下半年陆续在北京、上海、成都三座城市兴建单体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超大型物流中心,加上广州原有的物流中心,全国将拥有4个一级库房,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5~20个二级库房。届时将实现每隔600公里都将有一个京东商城的仓储中心或库房,而京东商城的城市配送站也将增加至50座城市以上,同时,京东未来3年内将投入二三十亿元用于物流。
这个规划堪称“宏伟”。自从2000年中国步入互联网时代以来,还没有哪个电子商务网站能够如此大张旗鼓地为网站“垂直落地”花费如此之多的支出。那么,京东烧钱,到底能烧得怎么样?
钱线个烧钱举动中,收购千寻网算是笔不高的费用,传闻中的三四百万元,对于京东而言,算不上太高的支出,但是,千寻网作为一家每天有25万人访问的网站,除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京东商城在其在百货领域的实力外,在其他方面能够给京东带来的好处,微乎其微。甚至,京东在收购千寻之后,还需要花大力气,去将这家韩式网站并入自己的京东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通过这一收购案,京东能够顺利涉足百货领域外,还可以看到,作为一个外来者,千寻网在进入京东体系后,在一系列环节上,给京东带来的经营管理经验,比如京东完全可以视千寻网为京东商城平台业务的入驻商家,对其前后台体系融合的测试都将是京东商城B2C平台业务的宝贵经验。无论是前台商城网站的开放还是后台供应链的开放都可能为京东带来新思路与新尝试,从而使得京东在面对淘宝等以提供平台为主要经营模式的“竞争对手”时,多一些底气与变化的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一笔钱烧得并不无谓,相反,还颇有些值得。
所谓“赞助”某活动,是最容易被看成是“烧钱赚吆喝”的买卖。尤其是一向水很深的中国足球。在中国足球的“市场化”运作前倒下的名人名企,并不鲜见。京东的这一选择,完全有理由被视作是一场“广告”,虽然这个“广告”的发生金额并不多,只有100万美元而已。对此,京东的副总徐雷也毫不讳言。他说:“京东以前以低价手段得到了网友的口碑传播,但B2C电子商务公司单纯依靠价格优势并不够,还需靠品牌与服务,因此京东从今年开始加大品牌宣传方面的投入,以配合今年100亿元的销售收入目标。”京东也借此,跻身于倍力、鑫源摩托、耐克、新飞等一些老品牌之列。
不出意外的线赛季中超开幕式上,将会出现印有“京东商城”LOGO的广告牌。赞助中超首先可以为“京东商城”这4个字带来多个角度的曝光率,同时还获得了众多具有消费能力、可以接受网购的年轻用户群的关注,新闻价值与商业价值同在,可见赞助中超对京东来说非常合适。与此同时,电子商务行业万马奔腾,在这个时候,树立B2C购物品牌对于任何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来说都非常有必要。而对于京东商城而言,似乎这个“品牌曝光度”并非仅仅只是为了维持目前的B2C那么简单。虽然当前京东商城虽然在数码B2C领域已经是个响当当的品牌,却在日常百货B2C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弱于对手。通过赞助中超,可以更好的传播京东商城的品牌,为2010年的B2C的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事实上,京东往往需要面临很多质疑:比如赢利能力、比如低价策略、比如供应链管理种种质疑的来源,主要是京东一直以来奉行的低价策略。抛去这些问题,质疑的本质还是对于电子商务这种方式前途的探究:不管是B2C,还是C2C,电子商务的未来是“取代”传统的商贸手段,还是与现有的传统商贸手段形成互补?这就如同,我们购物的时候首先不是考虑买什么,而是考虑去沃尔玛买,还是去家乐福买一样。不同的人,会因为不同的因素而选择不同的结果,不管是沃尔玛还是家乐福,都无法完全取代对方的位置,抢尽对方的用户。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是网上商城还是传统的实体店,都是服务平台。谁能做足商业经营的本质,即为消费者提供合理的价格、便捷的服务,谁就能在市场格局中占据优势。
两会期间,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提出了一个观点,直言“电子商务不符合商业规律”。他认为,“流通行业一定要有附加值,但是网上商城多数商品按产品成本价销售,其无法提供附加值,这不符合商业发展规律”,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一个资讯平台,不能作为商业流通的根本,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不能只靠“赔本赚吆喝”、靠“烧钱”提高知名度。这一观点直指京东商城这样的B2C网站。
应该说,京东一直以来奉行的低价策略,既为其带来了高速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为其日后的转型与赢利造成了高高的门槛。当然不能否认“商业营销过程中,有吸引眼球的买卖,也有盈利的买卖”,但一家企业不能只靠吸引眼球的买卖来支撑其长远的发展。作为电子商务平台,京东商城需要考虑的是,“我如果不能在产品上赢利,那么我应该在哪个环节赢利?”抛开那些言不由衷的“京东今年拒绝盈利,继续低价”的炒作不谈,试问京东,有无信心在价格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让京东现有的用户继续在京东消费?
现在的情况是,京东要花大钱去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供应链的弹性。而这一块,正如刘强东所说,是十分费钱的工作。那么,京东就需要更大的心思与精力去找钱,用一个可能比某个国际知名的商业零售体系更巨大的“实体仓库”来支撑其网络的卖场平台。这似乎并非网络时代真正需求的。
那么,正如上文所说,京东完全有可能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性,向某个领域提供电子商务的销售平台与后台服务,这依稀让我们看到“苏宁是挣卖机器的钱,而京东则是靠供应链挣钱”的趋势,即,京东通过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从中获得更大的成本空间,挣的是与传统销售渠道的这个成本差。但是这个成本差有多少?这取决于京东在未来能够渗透入多大的领域,而京东涉足的领域越多,其成本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仓库要求会越来越高。这似乎形成了一个这样的循环:为了“将来”的利润,京东会不断扩大自己的营业范围,营业额数字会越来越大,但是利润却可能依然有限,那么京东就需要不断地开辟新的,诸如“赞助中超”、“收购千寻”这样的项目去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与品牌认知度,目的是方便更多的投资找到自己。至此,前途倒成了“钱途”。